发布时间:2022-03-25 13:18:07
本文转载自塔门(ID:DT-Tamen)
1930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生活在 2030 年的人每周只需要工作 15 个小时,会比生活在一百年前富裕八倍,人们会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等待消磨。
在所有关于工作的预言里,这或许是最为有名的。
就现实来看,凯恩斯关于工作时长的预言似乎是失效了,或越发遥不可及。
“占领华尔街”的发起人,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就曾在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的 2013 年,援引过这一预言来说明,在物质财富总量极大的当下,人们还要不停工作的荒诞。
无论十年还是百年,人们对于工作的不满,和对理想工作的想象都差不多:人不必再为了生存而工作,更少的工作时间,大家可以做更有创造性和意义的事。2021 年过去了,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时代和社会的客观条件也出现了诸多变化。
当今年轻人的工作观会有所改变吗?他们都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塔门发起了“ 2021年中国青年工作观大调查”。在参与问卷调查的用户中,90 后(32骨康蝮蛇木瓜胶囊哪里有卖的.1%)和 95 后(45.2%)的近八成,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用户近七成(69.7%),女性用户超过了七成(70.7%),拥有全职工作的人超过了八成(84.9%)。可以算是一份都市青年的工作观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发现:
1年轻人对工作的态度:凑合
——以及忍耐
在本次调研中,703 人对自己工作满意度打分的平均分为 5.7 分,其中中位数为 6 分。选择 7 分(21.8%)、6分(21.9%)和 5 分(17.8%)的人最多,近 6 成。另外,有 5.5% 的人对自己工作打出了非常不满意的 1 分,1.1% 的人打出了满分。
也就是说,这届年轻人对工作的态度呈现橄榄型,非常不满和非常满意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对工作的态度:及格、尚可、凑合。
不过,即便对自己工作的态度表现温和,但对工作的印象,却负面居多。在评价工作的 15 个词里,年轻人多选择了负面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其中消耗(44.1%)、疲惫(43%)、繁琐(40%)、焦虑(39.4%)和社畜(38.3%)是排名最靠前的五个词语。
这表明,多数年轻人正从事的工作更处于尚可忍耐的状态,工作上负面的感受不少,但总体还在及格线上下的水平。
类似感受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也很常见,打开豆瓣“今天又想辞职了”小组,在是否需要辞职的问题前,房贷、生存需求和行业前景等现实的考量,显然比个人情绪的负面感受来得更重要。失望、疲惫和无意义通常被认作是只要工作就会出现的问题,它可以靠个人情绪进行调节,或者说无解。
在 DT 财经 2021 年 12 月发布的《职场倦怠大调查》中,2113 份统计样本中,有超过 90% 的人曾有过“我不干了”的想法,但只有 8% 的人真的选择离开。更多人是选择待下去,用等待新机会、自我调整和向他人寻求建议等方式来将这样的“问题”解决。
忍耐正成为当下工作感受的关键词。而曾经天猫今畅生骨康蝮蛇木瓜胶囊关于工作的积极想象正逐渐走向黯淡。
塔门在调查中询问了大家认可/不认可哪些关于工作的看法。认可程度最高的三个说法为:
“工作是维持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媒介”(75.2%);
“工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54.9%);
“工作是实现自我的方式”(49.2%)。
而最不认可的三个说法为:
“人人都应该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自由”(48.6%);
“工作是为了改善/影响世界和别人”(34.1%);
“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财富自由”(33.9%)。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曾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用工业社会的变迁解释过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里,工作对工作者的不同意义。
在蛋糕还可以越做越大的时代,由于未开拓的事业多,上升空间大,改变命运的几率高,人们都愿意用奉献和勤奋的态度来对待工作。“美国梦劝告人们,所有工厂里遭受的苦难只是暂时的烦恼,屈从老板的虚妄只是成为老板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勤奋、忍耐和改变世界的命题会是有意义的。因为工作所带来的物质激励和道德评价,通常也是阶级跃升的可靠跳板。
到了蛋糕难以再被做大的阶段,也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开拓和创新的空间减少,“打工人”再难跨越成“资本家”的时代,工作的目的更多转换成了“消费”,社会运转的共识也更多基于刻意强调数值的“为增长而增长”。鲍曼认为,“现在,衡量人们声望和社会地位的是工资的差别,而不是勤于工作的道德或惰于工作的罪恶”。
事实上,鲍曼的总结也可以用来解释当下年轻人对工作的消极感受。
如今,经济增速放缓已经不算新闻了,和新世纪前后及 2010 年前后,手机端互联网市场还像个蓝海的时代相比,年轻人创业成功到能改变世界的神话也越来越少。又因为如今的工作内容愈发细分,年轻人的工作也就越来越像大公司逐利的齿轮。
靠工作获得的工资,时常连买房成家这样的需求也难以支持,更不足以成为自己“阶级跃升”和“改变命运”的物质基础。
这样一来,工作的自主性也就被消解了。我们开始乐于从社畜和打工人这样的词语上建立身份认同,难抱希望于改变一个行业,也难抱希望于改变世界。
于是,工作的意义,更多变成“也不能不工作吧”。
2近八成年轻人的工作受到了疫情影响
在塔门的调研中,有近八成(78.5%)的人会关注 2021 年和工作相关的社会新闻/事件/公共讨论,有超过四成(45.2%)的参与者表示,自己非常关注此类消息,且工作观念和认识也都会受到其影响。
而回顾 2021 年出现和工作相关的新闻,大家印象最为深刻三个事件是:
“超长加班过劳死”(58.3%);
“互联网大厂等公司调整架构裁员”(39.7%);
“政策监管加强,行业规范秩序被强化”(35.3%)。
此外,也有参与者会在其他选项中补充,职场 PUA 新闻和生育政策的变化也在对他们的工作观念造成影响。
放眼 2021 年所出现的工作相关热点,“打工人”难以掌握工作的自主性,及不确定性事件高发,几乎能成为过去一年工作新闻事件的底色。
在全球疫情看不到尽头的背景下,2021 年年初时,大厂频出的超长加班甚至是过劳死事件,在网络舆论的声讨里还难以解决,到了 8 月,整个互联网大厂却开始至上而下地主动取消大小周及 996 上班制度。2021 年 7 月时,意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颁布,直接导致整个义务教育的教培行业转向和裁员情况出现。
裁员也不只发生在教培行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1 年 11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0% ,6-24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14.3% ,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4.2% ,比 2019 年同期数据高出了不少。澎湃新闻在《缩短工时并延迟退休,避免陷入内卷和穷忙》一文中援引这一数据还强调,由于非正规岗位也被统计到了就业数字里,具体的数字应该还会更高。
普华永道在《2021 年的希望与恐惧》里,曾总结过疫情对于工作者的影响。据其对 32500 名工作者做出的报告显示,疫情几乎能扰乱所有行业的进程,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技能感到担忧,未来不再具有确定性。与此同时,疫情的出现也会扩大“数字鸿沟”,即无法适应学习互联网技能的人会变得更穷,而富的人则会更富。这样的现象会加重不平等的产生,比如说,会有更多女性选择离开劳动力市场,以及工作经验较少的员工会更难以在组织里获得崛起的机会。
塔门的调查也显示,有 85.1% 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受到了疫情影响,相较于工作时间地点灵活和线上行业发展这样的积极影响,更多人认为,疫情让工作更难开展。在本次调研中,仅有 10.7% 的人能对自己的工作作出长期规划。
3996 不是主流,有两成年轻人完全不用加班,有六成年轻人可以忍受加班
据受访者的数据显示,有近七成(69.4%)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在 50 小时以内,这说明多数人的工作并不处于 996 状态,加班时长也在劳动法“每月不超过 36 小时”的规定内。不过,仅有约四分之一(25.5%)的参与者有加班费。另有 37.9% 的参与者处在没有加班费,但加班频率不高、可以忍受的状态,以及有 20.2% 的参与者没有加班费,但身处加班文化的公司,所以只能忍受。
在互联网讨论中,加班就意味着“被驯化”,主动受降于“社畜文化”,但在现实中,不加班也要考虑较高的协调成本,难以实践的集体对抗,又或者就是最直接的薪酬下降。
直到 2021 年上半年,伴随着几起连发的超长加班过劳死事件,以及政府从反垄断入手开始要求互联网公司进行各方面的整改,6 月之后,快手、字节跳动和美团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开始相继取消 996 工作制和大小周。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在 2021 年 11 月初,名义上 996 的公司只有拼多多一家。
但是,主动缩短员工的(有偿)加班时间也可能是因为大公司在慎重考虑人力成本的节流。对工作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工作酬劳、机会在变少。字节跳动就曾出现员工反对取消加班,原因是薪资将会大幅减少。
就本次调研来看,多数年轻人都正在或尝试去和压迫人的职场文化说不。
据 DT 财经的《职场厌倦大调查》,对刚入职的新人来说,收入变化不大是他们产生工作厌倦心理的红线,可随着职场经验的增加,工作者也会日益认识到“即便能力再强、工作内容再有趣,也抵不过领导大笔一挥 KPI 和 OKR 就偏离千里,还有小作文、甩锅、阴阳怪气等各种武器对情绪进行不间断攻击”。
本次调研中,在“你会在工作中进行职场表演”这一问题中,大到表演型加班和下班,小到在朋友圈转发工作,有过半的参与者从不进行职场表演。最经常出现的职场表演是,“公司相关推送,仅同事可见”(25.7%)。
另一方面,掌握好摸鱼和做好本职工作间的界限成了职场人的必备技能。有 42% 的人认为自己“偶尔摸鱼,经常拖延,但还是会做好工作”。另有 30.1% 的认为自己“自律,在工作时间完成工作,绝不拖延和占用个人生活时间”。
关于工作态度,在本次调研中,年轻人更认可的是“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事,同事融洽多做工也不累”(72.2%)和“以事为准,为了做好,加班加点也应该共同努力”(55.1%)。
4未来会如何?乐观的人和恐惧的人差不多
在描述自己对未来工作看法的这一问题里,“乐观,稳步前行,会越来越好”(25.7%)和“怕,担心 35 岁后还是一事无成”(28.2%)是参与者选择数量最多的两个感受。
其令人担忧和焦虑的一面或许很好理解,人们可以掌控的事情在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似乎只会日益缩减。
其乐观一面我们或许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量。
一个是虽然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对于工作的担忧和怀疑,但参与调研的多数人实际没有遭遇过这些麻烦。比如说,据本次调查数据来看,有 70% 的人表示自己从来没有遭遇过裁员。
而关于 35 岁淘汰制这样的说法,有 50% 的人对此持可解决的积极态度,有 24% 的人表示,“没有那么夸张,自己的行业有淘汰机制,但也有很多 35 岁以上还在工作的人”。
另一个维度,在对工作未来看法的选项里,性别、生活城市、学历对观念骨康蝮蛇木瓜胶囊能吃吗的影响都不算明显,而最为显著的差异体现在年龄这一项。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参与人,多为 85 后(35.6%)和 00 后(36.5%%),对未来持恐惧态度的人,则多为 90 后(37.2%)、00后(32.7%)和 95 后(27.4%)。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我们的城市|缩短工时并延迟退休,避免陷入内卷和穷忙:
2、[英] 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郭楠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年。
3、[日] 小熊英二:《改变社会》,王俊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
4、[日] 森冈孝二:《过劳时代》,米彦军译,新星出版社,2019年。
你有哪些工作困扰?
评 论 区 见